狠狠色综合TV久久久久久,九次郎在线视频,成人综合亚洲日韩欧美色,日韩综合夜夜香内射

微信公眾號
微信視頻號
抖音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 醫(yī)院新聞>
醫(yī)院新聞
【抗疫紀實】我院援滬醫(yī)療隊抗疫風采(三)
來源:未知作者:admin發(fā)表時間:2022-05-15 14:24瀏覽次數(shù):10973
        劉秀紅:砥礪前行 以心守"滬"
        世界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4月14日,醫(yī)院緊急集結60名人員組成援滬醫(yī)療隊前往上海。在簡短的歡送儀式上,我作為領隊莊嚴地從黨委書記李萍的手中接過援滬醫(yī)療隊隊旗,并帶領全體隊員在黨旗和隊旗下宣誓。那一刻,我深知手中接過的不僅是一面旗幟,更是醫(yī)院黨委交給我的責任與使命,我將堅定信心,克服困難,充分發(fā)揚團隊協(xié)作精神,帶領全體隊員團結奮戰(zhàn),堅決完成抗疫任務,并帶領全體隊員平安歸來!
        抵達上海后,我院援滬隊員們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各自在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他們之中有每天奔赴在風險較高的陽性患者入戶采集工作的隊伍,有進駐東方醫(yī)院發(fā)熱門診、感染科、急診內(nèi)科、ICU、搶救室、留觀病房日夜奮戰(zhàn)的隊伍,還有在放射影像科、藥房、后勤等醫(yī)技職能部門高速運轉的隊伍,都各自在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
        東方醫(yī)院的李欽傳書記、楊國勝院長和陳衛(wèi)華主任及上海市文體旅游局的夏晨同志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多次來酒店看望隊員們,了解大家的想法和需求,幫助我們解決各種困難,在自己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為我們協(xié)調(diào)多批次生活物資與防護用品,為隊員們加油打氣,讓大家工作之余倍感鼓舞與振奮!        
        劉莉莉在為小區(qū)居民采集核酸時,突發(fā)中暑暈倒在地,醒來之后還連聲說對不起,怪自己拖累了大家;洪沁腳背磨破,疼痛劇烈,依然堅持爬樓入戶為行動不便的老弱病殘采集核酸。有采"陽"樓任務時隊員們紛紛爭先恐后地搶著上,大家無畏艱險,同吃苦,共進退,相互關愛著對方;在急診科,大家互相幫助,偶有打不進去的針、難抽的血氣,她們齊頭并進,共同努力,絕不退縮。
        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正處于“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和吃勁階段,必須堅持再堅持。此時此刻,我和我的隊友們依舊堅守在抗疫一線崗位,街道上、醫(yī)院里、甚至隔著一道門的貓眼里,都有我們穿梭身影。感謝和我一起在上??挂咭痪€拼搏的隊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團結一心,期待全面抗疫的勝利!

        芮紹瑞:克服身體疾病困難 彰顯白衣執(zhí)甲的擔當
        在皖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東方浦東醫(yī)療隊里,有一位身患潰瘍性結腸炎的醫(yī)生——芮紹瑞。
        4月14日,皖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接到通知,緊急組成醫(yī)療隊。芮紹瑞聞令而動,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醫(yī)療隊出征上海。身患這種疾病的他深知自己身體狀況,一旦穿起“大白”,便意味著無法上廁所。醫(yī)療隊出發(fā)前,他準備了充足的藥品,帶了夠用40多天的美沙拉嗪腸溶片。每天外出采樣核酸之前,為了防止腸道不適上廁所的麻煩,每天早晨他只吃一點餅干。他先后參與了東方醫(yī)院南院區(qū)急診留觀病房工作及多次外出采樣核酸任務,采核和入戶復檢等,在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他的身影。與皖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支援上海的醫(yī)護人員一起,用奉獻彰顯白衣執(zhí)甲的擔當,用付出見證不辱使命的誓言,為打贏上海抗疫攻堅戰(zhàn)貢獻力量!  


        吳小雷: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
        接到醫(yī)院緊急援助上海的通知時,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同作為醫(yī)護人員的愛人非常支持我的決定,她表示會好好照顧家里一歲的寶寶,讓我做好防護,不要掛念。她溫暖的支持和鼓勵更加堅定了我援滬的決心。
        我被分配到東方醫(yī)院的發(fā)熱門診和感染科病房工作,這里不僅有孕婦、兒童,還有病情危重的老齡患者,數(shù)量非常多。但病房內(nèi)的病人管理有序,患者均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及防護,生活物資也能得到相應的保障。支援的這段時間,雖然工作辛苦,但看到患者病情好轉直至安全出院,我打心底為他們高興,那一刻趕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目前上海的疫情已經(jīng)明顯好轉,院內(nèi)發(fā)熱門診和感染科的患者數(shù)量也明顯下降,從剛開始每天接診數(shù)十人,到現(xiàn)在基本幾天接診一人,病房從開始供不應求到現(xiàn)在供大于求。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一定能恢復往日的繁榮,取得最后的勝利!
 
        張敏玲:因為被需要 所以勇往直前
        早上六點二十分,大家還沉浸在睡夢中,突如其來的手機消息提示音打破了這份難得的寧靜,原來是組長黃愛瑜臨時接到采核任務,需要我們支援15人迅速前往。雖然當天是難得的休息日,但在任務面前,大家還是毫不猶豫積極響應,群里立即發(fā)起領任務接龍,不到20分鐘,15人的臨時采核小分隊便集合成功。
        再一次坐上開往核酸采集地的大巴車,春末的陽光從密密層層的枝葉間透射下來,地上印滿了銅錢大小的粼粼光斑。昨天的事情不禁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昨天在我們援東方醫(yī)院南院工作組中,除去參與醫(yī)院工作的13人,其他17個人全部參與外出核酸采集工作,早上七點出發(fā),晚上七點半才結束,全體人員共完成核酸采集10225人次。昨晚回去的途中,杭華主任通知大家明天可以休整一天,當時大家都很高興,有小伙伴說今晚一定要關機睡覺,好好休息一下。
        一個剎車打斷了我的思緒,原來是中轉點到了,大家有序下車,領取好各自裝備,我們二組的六人直接組隊去往采集量最多的蔡路村,社區(qū)工作人員分別帶大家乘上特有交通工具去往六個不同位點。由于每個位點需要采集的人數(shù)不一樣,大家便提前約定好誰先完成,誰就去人多的地方幫忙,爭取早點完成任務。經(jīng)過大家通力合作,大概一點半左右,六人采核組完成采集4520人次,社區(qū)工作人員都沒想到我們能如此高效地完成任務,畢竟昨天同樣的工作量是由八人完成的。
        這個春天和往年一樣,春風依舊帶著暖意,好像在不停發(fā)出信號:一切都在變好!
 
        楊麗雅:心懷期待 堅定信心
        2022年4月20日,來上海的第6天。今天我們的任務依舊是出門采核酸,六點半準時出發(fā),七點到達集合點,和平常一樣,熟練地穿上層層厚重的防護用品,憋悶如常,組隊前往安排的社區(qū)進行核酸采集。我們完成采核任務時已經(jīng)是中午一點半,社區(qū)的老師送我們出小區(qū)時興奮地和我說:“好消息,咱們社區(qū)已經(jīng)很久沒有陽性了,一直都是陰性,只要這樣保持,解封指日可待!”我也跟著激動起來,就像打了一針強心劑,瞬間給身體加持滿滿的能量,這種力量也支撐我們所有人更有信心消滅這該死的病毒,打贏這場戰(zhàn)役!那些疲憊感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等集合的間隙,我和社區(qū)老師閑聊:“室友從醫(yī)院幫我?guī)Я艘黄啃】蓸罚乙刻旌纫恍】?,等可樂喝完就能回家了。”社區(qū)老師說:“今天真是太謝謝你們了,早說呀,我們那還有鹽汽水?!痹诖蠹移v不堪地等車返回時,社區(qū)老師匆忙向我們這邊跑來,手里提著一袋汽水,邊跑邊說:“我還擔心你們走了呢,太好了,趕上了!”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一個溫暖的行動,卻讓我感到滿滿的關愛,也讓我們這些抗疫人員在和上海人民并肩作戰(zhàn)的時光更加充滿力量!國有戰(zhàn),必向前,同攜手,共患難,逆風行,抗疫情,戰(zhàn)必勝,國必興!
        下班回到酒店,打開手機后,我收到了很多人送來的問候與祝福,都說我是英雄,是楷模,是他們的驕傲..…其實,我覺得自己做得微不足道,不值得擁有這么多的贊美。作為醫(yī)護人員的我們,只是在用行動去履行一名醫(yī)護人員的責任希望自己能夠更加努力,更加堅強,不負大家的期望!
 
        侯志楠:疫情有你我,攜手護華夏
        作為一名手術室護士,三月我在上海東方醫(yī)院進修期間,遇到了嚴重的疫情。立即轉入發(fā)熱門診科室支援,并且住在醫(yī)院,接受醫(yī)院的閉環(huán)管理。在發(fā)熱門診工作期間,每天都需要穿著防護服,戴N95口罩、雙層手套以及面屏等物品,12小時的班次下來,臉上有深深的勒痕,鼻子上有紫紅的壓傷,它們是遲遲都不肯褪去。而捂在防護服里的耳洞,因為時間過長,也一再發(fā)炎化膿流血。
        三月下旬疫情突然爆發(fā),發(fā)熱門診每天都會滯留大量的確診陽性患者。其中,有93歲高齡的老爺爺,也有5個月大的嬰兒,更是有許多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三月的上海,天氣依然比較寒冷,搭建的帳篷里條件也十分有限,所以我們只有根據(j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況,把房間讓給更需要的人。我們不僅要保障患者生活的所需,還要做好護理工作,并且耐心為患者解釋,進行心理疏導和安撫情緒等工作,使其正確面對疾病,耐心等待轉診。
        在支援任務接近尾聲的時候,本認為可以快要放松的時候,卻突然因為密接,被通知要隔離。在隔離的期間,我每天既期待著核酸檢測,又擔心結果異常。但當我得知醫(yī)院組織援滬醫(yī)療隊時,立刻向醫(yī)院報名參加,退了回家的車票,在上海等待歸隊。當我看到熟悉的面孔,內(nèi)心百感交集。在組織的安排下,我被分配到急診留觀室工作。工作第一天就遇到了急診搶救室異常,消殺要轉運重癥病人需要支援。我與陳玉萍和關艷慧三人立即趕至搶救室,里面有二十幾位患者,有幾名重癥患者還需要呼吸機維持。我們聽從主任與護士長的安排,先到兒科輸液室,進行安裝氧氣濕化瓶、監(jiān)護儀等準備工作,然后依次把患者,按生命支持治療的需要分別轉入急診手術室、兒科輸液室、大廳等位置,并留守觀察患者病情,保障患者護理需要與安全。等待消殺結束,檢測結果合格后,我們再依次把患者轉回搶救室。這些任務全部完成,脫下防護服,衣褲已然濕透,出了醫(yī)院才發(fā)現(xiàn)天已黑,我們裹了裹衣服前往駐地。
        這段時間里,有在醫(yī)院支援的工作,也有各處采核的奔波。遇到許多的居民、志愿者、警察等等,大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付出。聽到最多的話就是“霞霞儂!辛苦!”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位司機師傅,每天到駐地接送我們上下班,早上他會笑著和我們打招呼,隨便聊聊家常,傍晚在我們下車的時候會道一聲辛苦啦!謝謝你們!疫情終會過去,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戰(zhàn)疫!
 
        鄭久德:救死扶傷 一路向前
        在我援滬的第三天,二附院發(fā)熱門診確診一例新冠陽性患者,當晚醫(yī)院封閉,整個蕪湖市區(qū)也實行靜態(tài)管理,我所在的小區(qū)也成為封控小區(qū)。這突如其來的緊急情況讓我心急如焚。我愛人錢虹是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介入科副護士長,疫情當前,科室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她去做,家中9歲的女兒無人照顧只能獨自在家。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封控的第二天,孩子出現(xiàn)了咳嗽,發(fā)燒,體溫超過39℃。愛人已經(jīng)不知所措,我在安慰之余,讓女兒暫時在家服藥治療。然而三天過去了,癥狀沒有緩解,反而出現(xiàn)了呼吸困難的癥狀。由于我院發(fā)熱門診停診,只能帶女兒前往其他醫(yī)院就診,經(jīng)過檢查后診斷小兒大葉性肺炎合并右肺肺不張,當晚立即辦理住院治療,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治愈出院。為了讓我能安心支援,愛人一邊工作,一邊照顧住院的女兒。女兒也因為知道爸爸媽媽的工作特殊性,一直很懂事獨立,時常安慰媽媽要堅強,提醒爸爸要保護好自己,注意防護,等待爸爸順利完成任務,安全歸來。
        援滬已經(jīng)二十余天,我先后參與了上海東方醫(yī)院南院區(qū)的發(fā)熱門診、感染科及外出核酸采集工作。我沒有產(chǎn)生任何消極情緒,將對家人的思念和對女兒的牽掛埋藏于心,認真完成每一天的工作任務。我愛人對我的援滬之舉毫無怨言,無比支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疫情終將被戰(zhàn)勝!
 
        翟莎莎:請戰(zhàn),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
        作為一名醫(yī)護工作者,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時間,我立即撥打了護士長的電話表達了“我要上前線”的決心。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我并沒有告知我的家人,更沒有時間去和家人商量,我擔心她們的任何猶豫會左右我的想法,于是采取了“先斬后奏”的方式。意外的是,撥通我父母的電話那頭,是片刻沉默后的一句“做好防護,平安歸來”,而給力的丈夫是一句“你守護上海,我來守護家”。就這樣,懷著忐忑又略帶激動的心情,我踏上了援滬的征途。
        簡短的歡送儀式后,我跟隨大部隊坐上了前往上海的大巴,一路上我都和媽媽保持微信聯(lián)系,我轉發(fā)了關于我們振奮人心的歡送儀式視頻,告訴媽媽,您的女兒是英雄,我會不辱使命,平安歸來!
        剛來上海的前兩天,我們每天5點多起床,跟隨大部隊核酸外采。和同事們一起穿上防護服,領取物資,服從指揮,深感責任重大,重復了不知多少次的上門采集核酸,每天就這樣忙碌地工作著。有一句句溫馨的祝福,有一次次相互鼓勵,隔著防護面屏,霧水眼前迷茫,也阻礙不了我們前進的腳步。核酸外采的日子雖然很辛苦,但每當聽到謝謝、辛苦了、你們還有沒吃飯吧,都讓我們的心里洋溢著溫暖。
4月17日,我們護理小分隊接到了支援上海東方醫(yī)院急診科的新任務,那里緊缺護理人員,我們十個白衣戰(zhàn)士義不容辭的趕往了下一個作戰(zhàn)地,因為哪里有需要我們就奔赴哪里,這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
        剛進入急診的搶救室的那一幕讓我終身難忘,我從來沒有想過,原來這里的戰(zhàn)場更加慘烈,看著躺在急診搶救室里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的重癥患者,看著人滿為患的搶救室,高負荷運轉的急診,12小時的工作時長和強度,每個人都拼命守護的生命安全,令我震驚!其實在進急診搶救室前,我的心中是有些許害怕,但病人那無助的眼神瞬間消除了我的顧慮,我們是白衣戰(zhàn)士,我們怎能害怕?我們要幫助他們增強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
 
        翟曉曄:在上海的一次偶遇
        4月14日,當我還在理賠中心處理著和別人碰蹭車事故的時候,收到了護長的電話,她很直接地問我:“今晚就要出發(fā)去支援上海,你去不去?”我快速回復了一個字“去”。我立馬趕去理發(fā)店剪短了我的頭發(fā),回家收拾行李趕去醫(yī)院,和大部隊一起坐車趕往上海。14年前,我以實習生的身份來到上海,14年后,我以抗疫者的身份再次來到上海,我很榮幸并且感到驕傲。
        16日我們正式開啟了在上海的采核工作,首先去的地方就是上海最嚴重的北蔡鎮(zhèn)。到了北蔡鎮(zhèn)的一個小區(qū),我們同行的四個小伙伴和東方醫(yī)院兒科的兩名老師一起組成了一個小分隊。我領上自己的任務,來到了兩棟單元門口,社區(qū)的工作人員立馬幫我消殺好桌椅,我也迅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當社區(qū)的大叔問我是來自哪里的,我說我是來自安徽蕪湖的,并隨口問了一句:你們這棟樓有我們安徽的老鄉(xiāng)嗎?他說:應該有的。
        居民有序地一戶戶排隊下樓,我們每采完一個就收到一句:謝謝儂。就在采到第5戶的時候,一對老夫妻拿著一張自己寫的字送給我:謝謝您,安徽老鄉(xiāng)。那一瞬間我非常感動,覺得我現(xiàn)在做的一切很值得,這次來到上海是我最正確的決定!我親身體會到,正能量、樂觀的心態(tài)真的很重要,不管是安徽老鄉(xiāng)還是上海本地人,看到我們都會說:你們真的很辛苦,非常謝謝你們的支援。此趟奔赴,是我一直想要做的,雖然還有很多點點滴滴沒有記錄下來,但我會一直珍藏這份珍貴的記憶,上海,加油吧!
 
        聞姍:援滬醫(yī)療隊抗疫紀
        一、寶劍鋒從磨礪出
        四月的早春是微涼的,這份寒涼沁入了每一位民眾心里,由于奧密克戎新冠變異毒株的肆虐,上海市的士農(nóng)工商、教育以及交通運輸?shù)刃袠I(yè)開始進入了靜態(tài)模式,受疫情影響,醫(yī)療行業(yè)則開始了24小時全天候高速運轉,一批又一批的醫(yī)療隊員倒在了前線的工作崗位上,而我院的兄弟單位——上海市東方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緊缺,處境極其困難……
        正是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我院做出重要指示決定支援上海,支援東方醫(yī)院!4月14日當天上午8時我院吹響了集結號,一批優(yōu)秀的醫(yī)生、護士、醫(yī)技職能科室工作人員踴躍報名,主動請纓,奔赴火線,他們中有很多是中共黨員、共青團員、優(yōu)秀醫(yī)務工作者……這樣一支召之即來,來之即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的隊伍,為贏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勝利更加增添了信心和勇氣。
        下午18時,援滬醫(yī)療隊正式出發(fā),于晚上23時到達上海浦東新區(qū)駐扎地,15日起正式開始譜寫屬于皖醫(yī)二附院人的抗疫篇章。
        二、梅花香自苦寒來
        雖然同屬醫(yī)療系統(tǒng),急診科的工作日常于我們普通病區(qū)來說卻是陌生的,由于東方醫(yī)院急診科人手緊缺,我們十余名護理人員火速進駐補充人力資源,只要工作需要,我們就要做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在東方醫(yī)院急診室老師們的認真帶教下,來自二附院的護理團隊快速融入其中,在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各班次工作內(nèi)容后,日班、中班、夜班都能看到她們忙碌穿梭的身影,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大白” 。
        “不好意思,能麻煩您用普通話再說一遍么?”我很不好意思的向一名老爺爺微笑說道:“很抱歉,我是援滬醫(yī)療隊成員,因為地域原因暫時還不太能聽懂上海話”,了解老爺爺?shù)男枨蠛笪規(guī)退蚜糁冕樦匦录庸?,他拍著我的肩膀說:“好樣的小姑娘,感謝你們援助上海支持我們,等疫情結束歡迎你們來旅游,我們一定熱情款待…”我笑著點頭:“好的,我一定會再來,也祝您早日康復!”這樣的感人瞬間在急診科每天會上演很多次,這林林總總的愛與祝福是我披荊斬棘前行道路上最重要的動力源泉。
        “報告周維一老師,留觀室6床出現(xiàn)了嘆息樣呼吸,需要呼叫醫(yī)生及時處理病情!”反映這一情況的是二附院老年醫(yī)學科的主管護師李佳,從2012年4月開始工作的她迄今已有10余年的工作年限經(jīng)驗,來自高年資護士的職業(yè)本能讓她即便身處環(huán)境嘈雜的輸液大廳兼留觀病房,也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置,為挽救患者的生命爭取到了寶貴時間。
        在急診科工作已有20多天,我們虛心學習,用心求教,相信在季斌主任、張梅英護士長、王冰老師還有感染新冠轉陰一周就立刻回來堅守工作崗位的周維一主管護師等資深帶教的引領下,我們能夠更好地錘煉自身,突破自我,為將來的自己破繭成蝶積蓄足夠的力量。
        東方醫(yī)院急診科全體醫(yī)務人員固守崗位的果斷決心也不斷感染著我們大家,雖然這是一段崎嶇而又艱苦的旅程,但是我為自己作為一名急診科護理人驕傲而自豪!
        三、長風破浪會有時
        已是寂靜的深夜,位于浦東新區(qū)芳甸路的宜必思酒店卻傳來陣陣腳步聲,原來是外出采集核酸的隊員返回了,晚歸這種情況是時常可見的,有時,群里還會出現(xiàn)求助信息“2號房間需要緩解胃痛藥物,哪位老師有帶?”“3號房間需要安眠藥一片”“4號房間降血壓藥物快用完了,哪位老師明天上班可以幫忙開一下? ”這就是皖醫(yī)二附院的醫(yī)務人員,他們將完成任務放在首要位置,為抗擊疫情,支援東方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白日里,核酸采集隊員和社區(qū)志愿者、黨員們打成一片,團結協(xié)作,相互配合,服務人民。他們工作認真又不失活潑,是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遇到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身體不舒適的居民、年齡小抵抗力差的嬰兒,隊員們會主動提出入戶爬樓采集核酸,“我們累一點沒關系,一定要嚴格無菌操作,做好消殺,把小區(qū)居民服務好!”這是領隊劉秀紅主任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們身體力行,身先士卒,盡顯二附院英雄兒女本色。
        “謝謝儂!”無論是天真可愛的孩童,硬漢型的大叔,還是雙鬢已白的老人家,在采集核酸的前后,總會送上一句誠摯的感謝,這質樸的話語,也溫暖了隊員們的心。來到上海不過二十天的光景,隊伍里的童會玲老師就已經(jīng)聽得懂并能用上海話與居民做簡單的交流了,大家都很佩服她。
        上海的四月天正是花朵爛漫時,核酸采集結束時我們的大巴車路過一座高架,兩邊的綠化帶花團錦簇,我們的心與上海人民的心同在,愿與你們共克時艱,抗擊疫情攻堅戰(zhàn)雖已初顯成效,但要想在這場“戰(zhàn)疫”中取得全面性勝利,早日實現(xiàn)上海的繁榮復興,還需要我們大家一起攜手同行,同舟共濟。   
 
        盛雪鶴:幸運的遇見   
        “事”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八百里云月,離別十余日,分別時還在擔憂,來時的前幾天,寶寶的媽媽因為自己生病,但是因為科室工作,一直在辦公室輸液治療。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總是那么措手不及,她主動打電話和同在一個單位的孩子爸爸說,如果需要你,你就去吧,家里你不用管,你放心去就行。離別時刻總是來得很快,可愛的寶寶和媽媽說,她要去看看爸爸,離別時給爸爸的親吻給了他最大的動力。
        簡單休整后就投入到了工作中,但是蕪湖疫情突發(fā),待忙完回到入住酒店休息才知道,迫不及待視頻,才知道因為小區(qū)封控不能去醫(yī)院輸液,只能一邊照顧小孩,一邊自己給自己打針輸液,只能開玩笑說給她點贊技術真好掩飾擔心,而她只是說在外面照顧好自己就行,其他的不用管,而女兒的一句:大白爸爸我在家等你回來,酸楚的感覺再也難以掩飾!“能不能答應爸爸,在家要好好聽媽媽的話,好好吃飯,幫爸爸照顧媽媽好嗎?”“知道啦爸爸,我都要上大班了,你要殺病毒哦!”。感謝相遇,讓陽光雨露多了一絲甜蜜。
        他常說他是個幸運的人,不在的時候能有人代替他,給予他們幫助,送給他們溫暖。寶寶班級群里的老師、家長們自告奮勇的幫助他們解決物資,在小區(qū)封控還未結束而又無助時,可愛的同事、朋友們主動詢問有沒有困難,并送來藥物和生活物資。每天晚上的視頻聊天是他缺失陪伴的彌補,也是互訴的牽掛和鼓勵。                    
        世界那么多人,多幸運,能遇見你們!
 
        朱芙鈺:你要閃閃發(fā)光也要平平安安
        到東方醫(yī)院的第一天,我和三位同事被分到了發(fā)熱門診和感染科病房,在這里我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的和病毒打交道,我的內(nèi)心是害怕的恐懼的。接待我們的老師是張鋒鏑博士,他個子高高的,聲音很溫柔,耐心的給我們介紹科室清潔區(qū)和污染區(qū)及病人組成。他看出了我們第一次面對陽性患者的緊張,又仔細的給我們培訓了一遍穿脫防護服及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jié),并且安慰的說道:“不怕的,每次都做好防護,注意穿脫,我在武漢沒被感染,發(fā)熱門診工作了那么久也沒被感染,你們一定可以!”就是簡單的幾句話給了我莫大的信心,幫助我克服了內(nèi)心的恐懼。后來我跟著查房,寫病程,做流調(diào),很快投入到了病房工作。
        隨后的幾天我們被分到各個社區(qū)街道,我的第一站在東南新村,在我們援滬醫(yī)療隊來之前這里已經(jīng)進行了十幾輪的篩查。街道居委會從未面臨過如此繁重的工作,特別是一些設施建設老舊的小區(qū),應對起來會略有不足。東南小區(qū)衛(wèi)生條件、環(huán)境消殺、人員協(xié)調(diào)方面相對混亂。如此的條件下居委會的人員和志愿者也盡力在配合我們。再到東南是三天后,這次所看到的大有不同,首先是環(huán)境衛(wèi)生明顯改善,到處都能聞到消殺后的味道;居民采核協(xié)調(diào)方面井然有序,我們很快便完成了任務。原來,政府派了區(qū)里黨員干部入駐社區(qū),及時解決了街道居委會的困難,改善居民的安全居住環(huán)境,幫助社區(qū)更好的開展防疫工作。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20號那天,四月底的上海陰雨綿綿,防護服的原因讓人感覺更加悶熱潮濕。我和隊友到了小區(qū)門口,找了個避雨的公交站臺換起防護服,負責的采核點書記來接我們,看到我們這樣非常不好意思的在一旁給我們撐傘,還一邊說道:“感謝你們能來幫助我們,非常不好意思還讓你們淋雨?!彼膫阋恢迸e著生怕淋濕了我們的防護服,看到她臉上的雨滴和被打濕的衣服,我的眼淚不禁流了下來。下雨并沒有影響社區(qū)的工作進度,社區(qū)工作人員組織很有序,居民也非常配合。防護面罩上久久散不去的霧氣模糊了視線,但耳邊一聲聲“蝦蝦儂”卻讓我們慰藉萬分。結束后社區(qū)工作人員加了我微信,他把我們的合照上加了“你們辛苦了”五個字,短短五個字表達了上海人民對援滬醫(yī)務人員的感恩感謝,但是疫情下的你們也一樣值得被感謝!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工作期間,我們遇到了很多陌生的醫(yī)務工作者們和核酸檢測人員們,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兄弟省市,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說:“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現(xiàn)在是攻克上海疫情難關的緊要關頭,全國人民都全力以赴,以刻不容緩的緊迫感、決戰(zhàn)沖鋒的執(zhí)行力,奮力完成一個個艱難險阻的任務。
 
        林迎:逆風飛翔的方向,我會一直勇往直前
        今天是援滬的第14天,本該是夜班后的休息,由于前段時間急診收治了一名陽性患者,所以臨時改去急診加班進行搶救室,留觀病房的消殺。我們還為自己的隊伍取名為“保潔大隊駐東方分隊”,
        不能開空調(diào)的急診很是悶熱,脫掉防護服、隔離衣,都像泡了幾個小時的水池,衣服濕透、雙手起皺泛白。拖著疲憊的身影回去休息,下班后沒有班車接我們回去,于是我們只能騎著單車回宿舍。五公里的路程,平時大約三十五分鐘,今天逆風騎行了五十多分鐘。一邊騎行一邊吶喊,給隊友鼓勁兒。
        道路兩旁的玫瑰花開的正盛,我想它或許也想著能被更多人看見。疫情終會過去,靜待春暖花開。上海,加油。我們一定會勝利最近狀態(tài):很累,但還是想加油。青年之擔當,是正義,是為世界不平而憤慨。
 
        張魁:“無縫銜接”的抗疫家庭
        接到醫(yī)院馳援上海的緊急通知時,我是科室里第一個響應號召的,報名的時候內(nèi)心很激動,想著能盡自己所能做點什么。
        我愛人于3月16日被緊急抽調(diào)至繁昌區(qū)支援核酸檢測工作。她不在家的那段時間,我和非常依賴媽媽的寶寶進一步加深了感情。這次緊急馳援上海的任務打亂了我們一家團聚的計劃,雖然有些許遺憾,但同作為醫(yī)護人員的愛人非常支持我的決定,她囑咐我做好防護工作,不要擔心家里。
       到達上海后,我們經(jīng)過短暫的休整,一部分人被按照崗位職責分配到東方醫(yī)院各部門工作。我因為專業(yè)對口,和另外三名同事被安排在防疫最前線的感染科,這里既有無癥狀感染者,又有部分合并基礎病的重癥患者,尤其是一些缺少陪護的老年患者,除了治療疾病外,還需要負責解決他們的各種生活問題,除了做好最重要的隔離防護工作,還要不斷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輔導,緩解他們擔憂的情緒,幫助樹立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心!
        這里的工作緊張而忙碌,但看到一起戰(zhàn)斗的同伴們堅韌從容的眼神,我總會感到信心百倍。困難是暫時的,勝利就在前方!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成為幫助上?!罢切恰钡娜?!
 
        黃愛瑜:舍小家為大家
        “醫(yī)務人員,注定了聚少離多;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這里是缺舟也渡人”
        4月14日上午開始動員馳援上海,下午6點就集結出發(fā),每次離家讓我割舍不下的就是一雙兒女,大寶正在上初中,小寶還在上幼兒園,得知援滬消息中午和女兒簡單交待一些事情后忍不住流下眼淚?!澳惴判娜?,家里有我!我就是你堅強的后盾!到那千萬要注意保護好自己,做好防護。”離別前愛人的這番話,瞬間打消了我對我們這個“小家”的顧慮,有了家人的支持,我擦干了眼角的淚水,托著行李就往集合的方向前行!
        來滬20天了,每日工作結束最開心時刻就是和家人視頻,分享今天所見所聞,告訴他們今天收獲很多的“謝謝你!”讓他們在家安心,并且交待女兒外出戴好口罩,勤洗手,家里開窗通風。要飲食均衡增加抵抗力才能抵抗病毒,對她說:“現(xiàn)在你也是大姑娘了,也照顧和監(jiān)督好弟弟,做一個小小監(jiān)督員。”兒子相對比較依賴我,時不時還留下思念的淚水,問的最多的是:“媽媽,你哪天回來?”。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只要祖國所有人民團結在一起,擰成一股繩,萬眾一心,沒有什么困難不能攻克。我有信心,這場仗我們一定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能有幸成為援滬醫(yī)療隊中的一員,這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責任。


        關艷慧:齊心協(xié)力,共護一座“城”
        接到援護通知之前,我都沒想過自己會以這樣的身份初遇上海,盡我們微薄之力,“皖”美守“滬”。上海,我們來啦!
        4月26日是上海又一次大篩的日子,當日暴雨來襲也無法停止隊伍前進的腳步,志愿者們依舊在風雨中維持秩序,掃碼、發(fā)試管等。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進行。第一次見面的志愿者姐姐配合是如此的默契,像是共事多年的同事。雖然我們互不知對方長得什么模樣,通過眼神交流,看到志愿者堅定的目光,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念。記住她囧囧有神的大眼睛。我們高效快速完成采核任務,我倆對視一笑,互訴辛苦啦!希望你們的城市趕快好起來,還你們平靜幸福的生活。感謝各位帥哥美女志愿者們,我們合作很愉快。外采時聽到最多話“蝦蝦儂、辛苦啦”。疲憊之時,聽到些對我們認可和信任的話語,心間一暖。
        4月27日,我再次被分配到東方醫(yī)院急診搶救室支援,看到急診絡繹不絕的病人和護理老師忙碌身影,自我除了做好防護措施外,還要快速適應快節(jié)奏及高強度急診工作,協(xié)助老師們工作。可是穿上防護服帶上雙層手套和面屏非常影響護理侵入性操作,需要不斷克服困難找到手感和技巧。在急診看到太多生死離別,家屬們在救與不救之間抉擇,生與死一瞬間。急診搶救室就像播放人間百態(tài)紀錄片,每天都為一些片段為之動容。
        一位120送來的老奶奶因“尿潴留”一直痛苦呻吟,快速將老奶奶送至急診外科就診,醫(yī)囑“導尿”。心想來自婦科的我,導尿不就是我的??撇僮鲉幔『蜄|方護理老師溝通后,我來進行導尿,可是一位80歲的奶奶,行動不便,尿道口狹窄,左側髖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因行動不便上不了操作床,雙下肢不能屈膝外展體位,操作很大難度,一著急就冒汗,導致面屏都是霧氣,尿道口更找不到了,指導家屬旁邊配合我,打手機燈光將患者下肢盡量外展,我和家屬共同努力下,順利插入尿道口,看到引出尿液甚是激動。奶奶痛苦緩解,我也很欣慰。
        急診一天接診兩起猝死急救,年齡分別為22、51歲,救護車一路綠色通道,病人情況很危重,家屬們的不放棄,醫(yī)護人員的奮力搶救,最終還是沒有從閻王爺手里搶回,足足搶救四小時,醫(yī)護們的不甘卻無能為力嚴肅表情,看到家屬們悲痛、自責、不相信至親已經(jīng)去往另一個美好的世界。最讓人揪心的是,猝死前出現(xiàn)癥狀,年輕人往往不清楚,也想不到自己的心臟會出問題,更容易耽誤病情。即使察覺到身體異樣也硬扛著不去醫(yī)院,常常是導致錯過了最佳的救治時間。
        活躍在各個角落里的“大白”,無私奉獻的志愿者們,面對病毒和危險首當其沖的醫(yī)護人員。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希望疫情早點結束,長安常安。

        耿莉:山河無恙 人間皆安
        在春暖花開的三月上海被新型冠狀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籠罩著,它正面臨疫情防控以來最嚴峻的考驗,然而滬皖一家親,患難見真情。一身轉戰(zhàn)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我們來了。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堅持“生命至上, 堅持動態(tài)清零的方針,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4.14安徽蕪湖皖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援滬醫(yī)療隊整裝待發(fā),火速馳援上海,抵達上海已經(jīng)是夜深人靜,去往宜必思酒店的路上沒有嘈雜的人群,空曠的街道如此寂寥,馬路兩旁的路燈發(fā)出昏暗的光,從未想過再次走進上海是以“逆行”的方式,此時此刻,我們倍感壓力,但是覺得來到這里也是有意義的,為了恢復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作為醫(yī)護工作者我義不容辭。
        初來乍到,不熟悉這里的環(huán)境,內(nèi)心多少有些忐忑不安;從新聞等渠道了解上海疫情是如此棘手——諸如:老舊小區(qū)多、小區(qū)里陽性居民多、防疫和生活物資儲備不足、醫(yī)務人員奇缺等等;但這些沒有沒有嚇倒,我們都始終如一的服從東方醫(yī)院領導安排,每個隊員都情緒高漲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如期的順利完成任務。援滬期間,發(fā)自肺腑的感動頗多——隊伍中護理的老師們除了承擔本部醫(yī)院護理任務,寶貴的休息時間也會放棄,積極主動的參加外采的任務;醫(yī)院領導和東方醫(yī)院領導噓寒問暖,時時刻刻關心隊員的心理狀態(tài),東方醫(yī)院給我們發(fā)放生活物資,伙食無憂,接送班車服務到位,大大解決了我們援滬醫(yī)療隊后顧之憂。
        我時常在想,我生于華夏,三生有幸,白衣為甲,負重前行,齊心抗疫,相信在全國醫(yī)護人員的援助下,在上海人民群眾的齊心協(xié)力下,疫情的陰霾終會離我們而去,終將炊煙裊裊升起,萬家燈火輝煌。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上海,加油!

Copyrights © 2018 版權所有:皖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地址:安徽省蕪湖市康復路10號
備案號:皖ICP備19000100號-1